2021年6月24日 星期四

雙北COVID-19疫情的感想

台灣近兩個月的疫情三級管制,讓個人有個些省思這波疫情對社會的影響:

一、感謝台灣所有人

個人身分證A開頭,居住新北市,自出生來即享有台灣最好交通、教育、醫療、治安..天龍環境,這次疫情因雙北沒守好蔓延出去,在「北患南送」危急時中南醫院接受雙北確診者,心中一直感激中南部鄉親攜手承擔的幫忙以及體諒。

疫情讓雙北停滯,都市的資源集中的缺點顯漏出來,天龍區住民應該認清沒有台灣其他縣市的支援協力,天龍區是什麼都不是!

天龍住民後續應該要支持所以中南部的交通、醫療、教育建設(來自外縣市雙北住民更是應該體認到)。

記得疫情的喊著「同島一命」,疫情後應該就是支持減低城鄉差距的建設。以前北部政客常說使用者付費,想起來是只佔住資源者的巧語!病毒來了使用者都跑去哪裡?簡言之,在台灣建設就是全民所享受的。

這次疫情

感謝中南部公民共同承擔這次疫情,雙北才沒有封城、沒有垮了!

感謝醫護與防疫人員著酷熱著隔離衣為防疫付出。

感謝疫情管制中仍堅守工作上各行各業,維持台灣經濟活力。

感謝老天及水利相關增雨人員,五月梅雨下的正是時候。


二、網路的應用的多元化(在經濟上教育上)

停課、停班對生活產生許多不便,但遠端辦公、遠端上課卻是在這段時間不得不地確實的執行資訊化經歷。

台灣有全世界最普及的的無線網路的資訊環境,但以往民眾大都利用這便利的頻寬來追劇、打手游與電動等的在娛樂方面的應用。這段期間使網路真正讓學生、上班族親身體驗網路在教育、通訊、資訊上運用使網路發揮有產值的效益,或許反是能養成台灣民眾對網路真正功能有所體驗,後續更有效地運用這網路工具的好習慣與能力。

另一方面公司遠端分流上班,也必須人力評價從按時出勤而轉向成效貢獻評定,分流也讓同事間職務代理制正規化、同事間在無法面對接觸但仍相互協力考驗彼此間體諒與革命感情養成。遠端辦公讓同事間距離拉大,但工作關係反而更加拉近,經歷過辛苦一段將成為群力相助的團隊。

一事總是兩面,新事物接觸總需耗心力,變革期間總是難過、覺得不方便。萬事起頭難,有個起頭經歷,將來面對困境就可得心應手,否盡泰來。

這經歷過疫情停課、停班的一代,普遍的遠端學習、居家上班,有可能是讓台灣經濟走上「真正」走到資訊化的新時代。

三、婚喪傳統儀式已在改變

很多事物在時代演進已在改變,只是疫情管制中更加顯張,傳統的婚喪繁複儀式在疫情管制中婚禮不宴客、喪禮不公祭,事實上早有這趨向,這趨向也逐步可能成為慣例。

在疫情之前,個人就覺得婚宴觀念已在改變,加上法律上結婚改登記制,宴客已非必要條件了。年輕一代婚宴這十幾年來接觸到很多對新人,是待生小孩滿月一齊宴客,婚宴主辦方、參加者已無傳統包禮金那種標會、回禮的概念,大都以參加一場split the bill分享喜悅的宴會。

迎新趨向負擔少一點,分享多一點。

告別式也因台灣醫療進步人均壽命增高,與少子化的工業社會型態,近年很多親友長輩高壽告別式大多從簡。仔細想想,台灣人口已到老人結構,當年長高壽大多是已退休,朋友嘛鄰居、吃飯、點頭之交較多,老者朋友與其子女已無農業社區的地緣關係,大多不認識,兩代都認識的親友也是少見,遠親常常來往也不是常態。因此除了家祭親友,公祭參與者深交者不多,因此在奠儀在觀念上也逐步改變,主辦者避免無法收白包無法續交陪,反之即包紅色百元回禮,而以家族追思追念為主的告別方式。(雙北有這趨向,其他縣市不敢說)

送故趨向儀式少一點,家族追念多一點。

四、雙北已不是台灣的經濟重心



5月12日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

5月15日開始的雙北市三級疫情警戒,

5月19日開始的全台三級疫情警戒...

5月25日宣布全台三級疫情警戒延長到6月18日...

6月22日宣布全台三級疫情警戒延長到7月14日...

疫情如同是個顯微鏡,將各地區人文風土真正的實力顯彰出來。

從五月疫起迄今台灣股市最低點在5月17日,與雙北疫情爆發流(鶯)竄(逃) ,喊要封城、方倉醫院只影響天龍區居民,並皆沒有撼動經濟指標股市,交易熱絡都在4千億以上,雙龍區可能剩下豪宅建築與服務業..

顯示雙北只剩下台灣是政治(鬥嘴鼓)中心優勢,已不是台灣經濟重心的地位。

雙北若封城,影響該地服務業無法做生意,台灣其他縣市無法北上消費,但對台灣外貿與經濟影響甚微。

個人是支持雙北繼續三級管制,但中南部疫情管制降級但要請要警覺與管制雙北人跨縣旅遊。

當然這也是要感謝這十多年歷屆雙北市長,努力的拆工廠、炒地皮、建豪宅,促使工業與製造業出走回中南部設廠,高薪勞工失去工作機會、商業跟隨離去,讓百貨、餐飲、旅遊、服務業工作機會增加;雙北成為暴發戶、好野人、原住(雙北)弱勢家庭...居住地,雙北都會已不在是外地人的新故鄉,漸離工商業型的都市,看來將來有機會成為一個擁有捷運、醫療的轉則「養老」都會。


Related Posts:

  • 談工程現場的慣用詞 從Sponge談工程現場的慣用詞 工地現場一些專有名詞,往往使用是中、日文交錯,尤其是英文用詞讓老師傅口語相傳後大都變成有日式英文,讓你想找字典也找不到。 本身早年工地填方遇到彈性現象,就跟著前輩說是「司碰及一」,或許當時已有先進有教正確發音,但為了與現場師傅溝通也就輕忽了; 因此這發音也這樣一直被「傳承」下來。自己忙著忙著...也不會事後沒去搜尋更新資訊(正確的唸法)。 今看一篇「土壤彈性現象品質管理探討」回想到這段往事經歷。 在土木… Read More
  • 有夠扯的「ASUS皇家維修」有夠扯的「ASUS皇家維修」 手機上週四清晨去開車一時不注意將手機放與攜行水杯在一塑膠袋,結果水杯蓋沒密閉水淹手機,手機就掛了。 原本想要緊急處理拆電池,但現在手機根本無法自行拆裝,清晨手機店也不可能開,快快恢復平靜心依原定行程開車出發,以免影響行車安全耽誤後續事項造成更大損失;於是一直到西螺加油時才借到別針將訊卡、SD卡拆卸。 11點到嘉義應辦事項完成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通訊行,結果市面的通訊行只會賣不會修,維修都是後送,他知道我外地人就… Read More
  • 台灣的水準原點(Datum Benchmark) 水準原點(Datum Benchmark) 前言 工程人員基礎作業-測量,教科書一定都會有說到水準測量引測的基準點位—水準原點,我國是位於基隆,但您有讀到確切位置?記憶中設立的位置在哪裡嗎?現在又是在哪裡呢? 臺灣水準原點位置: 台2線70公里附近、基隆北寧路海科館對面停車場東側,靠近平浪橋(基隆潮境公園入口)不遠處。 交通資訊:國一汐止→基隆 潮境公園 5k→接往瑞濱 到底→ 左轉往基隆→過深澳後再一灣就到 … Read More
  • 回顧工地通訊的歷史 回顧工地通訊的歷史 BB.Call 時代 1980年間我那時算是工地工務所的助理監造,工務所主任有配BB.Call(https://zh.wikipedia.org/wiki/傳呼器),隨時就Call工務所主任,工務所就必須趕快去找市話、公共電話打回辦公室,看有緊急事項要立即處理。當然家中私事也可以利用此管道找到,實際運作請詳閱維基百科-傳呼器(https://zh.wikipedia.org/wiki/傳呼器)。 但因我的個性上班時間一定… Read More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談談手持計算機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談談手持計算機 我使用計算機的經歷: 現代人畢業後出社會,計算時大多使用EXCEL或改用手機APP,已經很少使用手持計算機。 話雖如此,但是最近需要一些手算,操作APP總是覺得螢幕按鍵沒有回饋感,快按老會按錯,因此重拾我的老戰友CASIO fx-4500P,還是它比較順手。 這台已陪我南征北討20多年了,邊緣烤漆及部分常用按鍵已磨損,LCD螢幕也因早年外業放在包包不小心重壓黑掉,後來大多是放在室內使用;外業則還…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