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土壤調查-試坑(照片集)

試坑

坑,我習慣稱「試坑」,試坑在施工階段可用挖掘機既快又安全完成,但在基本設計階段有時就不得不採用人工挖掘方式進行。
本組照片是記錄在「土壤」借土區調查所人工挖掘的試坑的照片記錄。

相關連結



序言

這些試坑是筆者當時在做借土區長期含水量記錄,每旬必訪採樣地點,這項試坑人工挖掘過程作業,本身是未親自經歷。
有的人工挖掘試孔可達5M深,在看看這挖掘照片,真的應該為這群無名英雄致敬。
就如手鑽孔作業所述,人工挖掘是很累危險的,但有的時空又是不得不採取的快速施做方式。有如中部地區的基樁採「夫妻樁」作業也是這般無奈的選擇。
「試坑」在其他文獻可能只有一個字「坑」稱之,再來沒有什麼說明。就本身實務上體認,試坑是有下列功能:
1.驗證(手)鑽孔的可靠性
2.可直接檢視地層分布情形
3.可獲得分層(較)無擾動的土樣
4.可做為長期含水量、地下水位觀測

照片集

搭棚預防下雨,
挖掘起來的土也順便在周圍做阻水導水

已接近2個人高度

安全意識還是欠缺了!
靠的是伙伴間的革命精神

材料工程師需隨時記錄各深度土壤變化


後 記

現在看起照片,當時勞工安全措施還是輕忽。
因試坑的深度有時高達4~5M,青蛙掉下去都會成「井中之蛙」,因此試坑挖掘後應該要有保護措施,在「坑」四周做阻隔措施,坑口張網防墜落,這些防護在每年或颱風過境視需要更換。抱歉沒有照片,因為那時底片相機不方便而且都在竹林內、陰暗、蚊蟲多,而沒刻意留下照片。
記得每次去做含水量取樣,途中同行的老師傅一定就會提醒要小心坑裡有「溜」(土地公),作業上要隨時注意安全。

0 意見:

張貼留言